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故事
——市委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走进高校巡回宣讲活动综述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4-28 10:26:1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广泛凝聚奋力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青年力量,自3月中旬开始,市委宣传部创新宣讲方式,组织市委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走进市属5所高校开展巡讲活动,线上线下覆盖师生超1.1万人次。

  从投身改革的青春力量到青年创业的心路历程,从非遗手艺的坚守传承到临港新城的发展变迁,省级“新时代百姓宣讲员”李媛媛、赵云云等7位宣讲团成员通过情景剧、讲故事、脱口秀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分4个篇章为大学生讲述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周口这座临港新城的精彩蝶变以及青年群体在新时代奋勇争先的动人故事。

  “太精彩了,听了以后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方式很新颖、内容接地气、效果非常好”……这是大家听后的共同感受。

  一场场宣讲犹如飞扬的旗帜,号召全市广大青年学子为奋力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奉献青春力量。

  身处大好时代,青年怎样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或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在课堂上多学一项技能,为中国制造‘加码’;在实验室多试一次数据,为科技创新‘蓄能’。青春与改革的‘双向奔赴’,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当下的选择……”来自市委党校的韩欣玲以《改革: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为题,鼓励学生们踏踏实实学习,勇做时代“弄潮儿”,激起了现场阵阵掌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范文婷感慨地说:“宣讲员的生动讲述,让学生们明白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也将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把思政课讲得更鲜活。”

  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周口籍青年创业者李鹏举以脱口秀的形式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在我们吃泡面吃得头发都要卷起来的时候,我们申请的20万元创业扶持贷款批下来了。这真是政府给的救命钱!”他幽默的话语引得现场笑声连连。李鹏举也曾迷茫:考公失败、创业受挫、深夜怀疑人生……但他在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船桨,以理想定义了青春,言语中的乐观和坚韧感染着在场聆听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学长的创业故事振奋人心,我要向他学习,坚守理想、苦练技能,为就业创业做好扎实准备。”来自周口交通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王震同学激动地说。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火热实践中,涌现出无数默默奉献、坚守初心的优秀青年。由周口日报社记者乔小纳带来的身边典型人物故事,讲述了“95后”市级非遗传承人姚芳雨十年来做手工空心面的经历。在走进周口文理职业学院宣讲的当天,姚芳雨作为特邀嘉宾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寄语:“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答卷,我们不必走和别人一模一样的路,更不需要用别人的标准来丈量自己的事业长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业,边做边学边思考,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周口文理职业学院学生冯子航说:“学姐坚守非遗令人佩服,学姐的话语激励人心。通过聆听宣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学好专业知识、讲好周口故事,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周口深厚的历史文化。”

  “从‘黄土’驶向‘深蓝’,从内河大港到航运出海,周口正以主动的姿态、饱满的状态,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朝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不断迈进……”来自周口临港开发区的李媛媛、市委党校的赵云云、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金丽娜、鹿邑县张店镇人民政府的刘思豪,用创新编排的情景剧精彩呈现了周口这座临港新城在临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带领青年学子领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魅力周口,现场气氛热烈。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学生王惠影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深感自豪,同时也意识到这些成就离不开一个个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离不开青年创业者的默默奋斗。未来我将带着所学,投身到家乡建设中!”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宣讲方式和主题既有感染力又富有教育意义,是一堂生动精彩、入脑入心的思政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每到一所高校,宣讲结束后,主持人都会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四个“青春之约”:一约争做改革攻坚的“探路者”,二约争做创新创业的“弄潮儿”,三约争做文化传承的“薪火种”,四约争做家乡建设的“归巢燕”。

  相信一场场宣讲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播下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引领他们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记者 乔小纳)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