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范围:西至玫瑰大道,南至青龙沟北堤路,东、北至汾河南堤路,范围内总面积107.82公顷(1617.3亩)。
三、规划目标:考虑到地块的区位,现状景观生态条件,以及上位规划总体的功能定位,本次控规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的营造,将规划区规划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康养社区”,为姚集镇的发展聚集人气,并提供生活服务基地。
四、规划思路:规划的各项功能布置、强度控制、城市设计引导等充分考虑现状建设条件,做到可实施性强。考虑建设实际需求,通过土地经营来筹集、补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优化工程的建设资金,最终形成经营土地——优化环境——特色城镇的良性互动。
1、落实上位规划意图,保证城市协调发展;
2、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的布局,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合理控制城市各种开发建设活动,有效利用市场机制,集约利用土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发展;
4、保护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控制引导,塑造城镇特色,提高城镇景观艺术水平和环境品质;
5、严格落实规划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规划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规划原则:
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城镇。
(1)生态优先可持续性原则——梳理现有水系,构建景观生态廊道,使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集约利用土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塑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区,促进地区长久与繁荣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职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行复合开发,创造滨水高价值的文化、商业空间;建设社区中心,注重社区感和场所感的塑造;控制地块(街区)、道路、建筑等的宜人尺度。
(3)公共性、整体性原则——关注公共利益的保障,统一配套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促进整体开发,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六、规划结构:“一心、两轴、五片区、多节点”
规划整体上形成“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核:商业综合服务核心,以商业步行街区、商业综合体、酒店功能为主打造多功能复合的旅游体验式商业。
两带:沿汾河打造汾河风光带,构建河道绿色景观廊道;沿青龙沟打造青龙沟风光带,构建河道绿色景观廊道,打造居住区开敞景观空间。
多点:是结合各个片区形成的多个邻里交往中心点。
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 |
用地代码 |
用地名称 |
用地面积 (公顷) |
占建设用地比例(%) |
||
1 |
R |
居住用地 |
51.45 |
47.72% |
||
其中 |
R21 |
二类居住用地 |
49.08 |
|||
R22 |
服务设施用地 |
2.37 |
||||
2 |
A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9.13 |
8.47% |
||
A33 |
中小学用地 |
5.58 |
||||
其中 |
A5 |
医疗卫生用地 |
1.79 |
|||
A6 |
社会福利用地 |
1.76 |
||||
3 |
B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13.14 |
12.19% |
||
B1 |
商业用地 |
13.14 |
||||
4 |
S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17.46 |
16.19% |
||
其中 |
S1 |
城市道路用地 |
15.41 |
|||
S42 |
社会停车场用地 |
2.05 |
||||
5 |
G |
绿地与广场用地 |
16.64 |
15.43% |
||
G1 |
公园绿地 |
4.72 |
||||
G2 |
防护绿地 |
11.92 |
||||
6 |
合计 |
总用地面积 |
107.82 |
100.00% |
七、 总体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51.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7.72%。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占地49.08公顷,服务设施用地占地2.37公顷。
居住用地的组织大致分为4个组团:
A组团——位于规划范围北部,汾河南侧、省道206东侧、玫瑰大道北、纵四路西围合的区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12公顷,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容积率为1.8。
B组团——位于规划范围东南,横二路南、玫瑰大道东、横三路北、汾河西路围合的区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9.23公顷,以二类类居住用地为主,容积率不超过1.7。
C组团——位于横三路南,青龙沟北路以北,纵一路以东、玫瑰大道以西围合的区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7.17公顷,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容积率控制1.7。
D组团——位于横三路南,青龙沟北路以北,汾河西路以西、玫瑰大道以东围合的区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9.56公顷,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容积率控制1.7。
根据A居住组团按照容积率1.8计算,B、C、D居住组团按照容积率1.7计算,规划范围内居住建设总面积可达92.19万平米左右。人口按120㎡/户*3..2人/户估算,本地区居住人口容量可达2.24万人。具体计算标准详见 “表4.2各组团规划普通居住人口容量一览表”。
各组团规划普通居住人口容量一览表
街区编号 |
居住用地面积(公顷) |
居住建筑容量(万平方米) |
普通居住人口容量(万人) |
居住组团A |
3.12 |
5.62 |
0.15 |
居住组团B |
19.23 |
32.69 |
0.87 |
居住组团C |
7.17 |
12.19 |
0.33 |
居住组团D |
19.56 |
33.25 |
0.89 |
合计 |
49.08 |
92.19 |
2.24 |
2、建筑规模控制
按照本次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匡算,基地规划建筑面积总容量约为125.21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的建筑面积容量约为87.31万平方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建筑面积容量约为12.41万平方米,商业服务业设施类建筑面积25.43万平方米。
基地各类用地建筑面积容量一览表
用地类别 |
用地面积(公顷) |
容积率 |
建筑面积容量(万平方米) |
|
居住用地 |
二类居住用地 R2 |
45.96 |
1.7 |
78.13 |
二类居住用地 R2 |
3.12 |
1.8 |
5.62 |
|
服务设施用地R22 |
2.37 |
1.5 |
3.56 |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教育科研用地 A3(中小学) |
5.58 |
1.5 |
8.37 |
医疗卫生用地A5 |
1.79 |
1.5 |
2.69 |
|
社会福利用地A6 |
1.76 |
0.8 |
1.41 |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商业用地 B1 |
11.43 |
2.0 |
22.86 |
商业用地 B1 |
1.71 |
1.5 |
2.57 |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社会停车场用地S42 |
2.05 |
—— |
|
合计 |
75.77 |
—— |
125.21 |
八、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7.4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19%。
基地规划道路建设控制一览表
道路名 |
类别 |
走向 |
起讫点 |
长度(千米) |
红线宽度(米) |
断面形式 |
省道206 |
主干道 |
南北向 |
青龙沟北堤路~汾河南堤路 |
1.73 |
30 |
一块板 |
玫瑰大道 |
主干道 |
南北向 |
省道206~青龙沟北堤路 |
2.42 |
24 |
一块板 |
纵一路 |
主干道 |
南北向 |
玫瑰大道~青龙沟北堤路 |
1.51 |
24 |
一块板 |
横二路 |
主干道 |
东西向 |
省道206~汾河南堤路 |
2.02 |
24 |
一块板 |
纵三路 |
次干路 |
南北向 |
汾河西路~青龙沟北堤路 |
0.77 |
16 |
一块板 |
横一路 |
次干路 |
东西向 |
省道206~玫瑰大道 |
1.44 |
16 |
一块板 |
横三路 |
次干路 |
东西向 |
纵一路~汾河南路 |
1.27 |
16 |
一块板 |
纵四路 |
支路 |
南北向 |
汾河南路~玫瑰大道 |
0.24 |
12 |
一块板 |
纵二路 |
支路 |
南北向 |
横三路~青龙沟北路 |
0.25 |
12 |
一块板 |
横四路 |
支路 |
东西向 |
玫瑰大道~纵三路 |
0.34 |
12 |
一块板 |
汾河西路 |
支路 |
南北向 |
省道206~青龙沟北堤路 |
3.97 |
12 |
一块板 |
青龙沟北路 |
支路 |
东西向 |
省道206~汾河西路 |
2.93 |
12 |
一块板 |
青龙沟北堤路 |
支路 |
东西向 |
省道206~汾河西路 |
2.96 |
6 |
一块板 |
汾河南堤路 |
支路 |
南北向 |
省道206~青龙沟北堤路 |
3.91 |
6 |
一块板 |
1、规划主干路
规划主干路为玫瑰大道、纵一路、横二路,形成“一横两纵”的格局。道路红线宽度均控制24米,采用一块板形式;主干路间距控制在500米-800米。
2、规划次干路
在城市主干路之间设置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满足各个功能片区内部的主要交通联系,发挥集散交通和生活服务功能。
规划次干路为纵三路、横一路、横三路,形成“两横一纵”的格局。道路红线宽度均控制16米,采用一块板形式;次干路间距控制在400米-600米。
3、规划支路
城市支路有纵四路、纵二路、横四路、汾河西路、青龙沟北路、汾河南堤路和青龙沟北堤路,道路纵四路、纵二路、横四路、汾河西路、青龙沟北路控制为12米,为一块板形式,中间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2.5米;汾河南堤路和青龙沟北堤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6米,为一块板形式断面。
此外为提高规划的弹性,规划设置支路为弹性路网。
九、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16.6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15.43%。
其中:在横二路与玫瑰大道交叉口东北处规划一处公园绿地,占地面积4.72公顷。
省道216东侧控制20米绿化带;
汾河南路与汾河南堤路之间控制31米防护绿带;
青龙沟北路与青龙沟北堤路之间控制16米绿化带。
十、 四线规划控制
四线即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水域蓝线及市政黄线,均为强制性内容。
十一、图则单元控制
本次规划共划分6个街区。以图则的方式规定了每个单元的主导属性、地块面积、控制指标、配套设施、出入口方位、低影响开发以及备注等内容。
地块指标控制
附图:
6、分图则:26B-Model 副本.jpg 、25A-Model 副本.jpg 、27C-Model 副本.jpg、29E-Model 副本.jpg、28D-Model 副本.jpg、30F-Model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