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划目标:以商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商水县城乡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合理调整道路和用地空间与结构,具体目标如下:
1、特色循环经济聚集区
充分依托现状资源,全力提升规划片区的电厂循环经济价值。注重循环经济特色、提升循环经济科技含量。将传统的循环经济在规划中加以传承和创新。
2、现代高效片区--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建立电厂产业园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片区的交通可达性,使道路交通系统便捷、安全。充分考虑电厂产业园运输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静态交通系统以及生活交通系统的组织。
四、功能定位:以电厂发电产业为支柱产业,以电厂循环经济配套产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例如废渣利用的建材业及其深加工、废水处理回用产业、废气废料利用的化肥厂、配套包装业及煤矸石利用产业、硅铝合金产业等多样化产业,集中电厂循环经济配套产业为一体,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定位:环境优美、产业功能完善,商水西部电厂循环经济片区。
(1)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汤庄乡配套服务设施,促进电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计划和未来规划目标的逐步实施。
(2) 构建园区环境体系和配套设施,打造园区中心服务形象,实现园区建设和管理法制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园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 作为商水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产业聚集的新起点,城市形象的新亮点。
(4)新世纪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之路。
五、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2)可实施性原则;
(3)整体发展原则;
(4)城市设计与控规相结合的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6)区域协调与衔接的原则
(7)弹性控制原则
六、规划结构:“一心、两轴、五片区、多节点”
一心:以隆达电厂为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心辐射周边产业的发展;
两轴:沿章华台路形成的东西向主要发展轴,沿电厂形成的南北向次要发展轴;
五区:由道路、产业功能分割形成的电力生产区、仓储物流区、配套设施生活区、绿化防护区、循环配套生产区;
多节点:水体、沿街绿地、防护绿地串联各个区域形成的多个景观节点。
电厂产业园用地汇总表
序号 |
用地性质 |
用地代码 |
面积(公顷) |
比例(%) |
|
1 |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 |
A |
2.26 |
0.6 |
|
其中 |
行政办公用地 |
A1 |
2.26 |
0.6 |
|
2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B |
2.01 |
0.54 |
|
其中 |
商业用地 |
B1 |
1.53 |
0.41 |
|
加油加气站用地 |
B41 |
0.48 |
0.13 |
||
3
|
工业用地 |
M |
255.57 |
68.38 |
|
其中 |
二类工业用地 |
M2 |
112.12 |
30.0 |
|
三类工业用地 |
M3 |
143.45 |
38.38 |
||
4 |
仓储用地 |
W |
20.38 |
5.45 |
|
其中 |
一类仓储用地 |
W1 |
20.38 |
5.45 |
|
5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S |
41.29 |
11.05 |
|
其中 |
城市道路用地 |
S1 |
40.31 |
10.78 |
|
社会停车场用地 |
S42 |
0.98 |
0.27 |
||
6 |
公用设施用地 |
U |
2.29 |
0.61 |
|
其中 |
供热用地 |
U14 |
1.43 |
0.38 |
|
环卫用地 |
U22 |
0.86 |
0.23 |
||
7 |
绿地与广场用地 |
G |
43.5 |
11.64 |
|
其中 |
防护绿地 |
G2 |
43.5 |
11.64 |
|
8 |
水域 |
E1 |
6.47 |
1.73 |
|
9 |
总计 |
373.77 |
100.00 |
注:表中所列指标,工业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下限,绿地率、建筑限高控制上限;其余用地绿地率控制下限,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控制上限。
七、 总体布局
1、规划商业用地在西南部,紧邻章华台路。规划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1.53ha,占总建设用地的0.41%。
2、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一类兼容用地性质,布置在章华台路与规划五路交口东北角,为电厂产业园的服务中心。
3、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沿街布置,形成完善的商业体系。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0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54%。
4、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55.5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68.38%。
5、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两处,位于近纬五路与章华台路,方便物流运输,规划物流仓储用地20.3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45%。
6、规划公用设施用地主要由排水设施、供热设施和环卫设施用地等组成,规划公用设施用地2.2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61%。
7、规划绿地主要由滨河绿地和防护绿地组成,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43.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64%。
八、 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形成“两横三纵”的主干路网结构:
两横:纬五路和章华台路;
三纵:规划三、五、六路。
2、规划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50米、30米、20米,3种断面形式。
九、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为构建绿、城相融的城市空间网络和生态工业园区,体现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工业区生态系统。
2、规划片区的绿地系统主要由防护绿地绿地、居住区绿地、滨河绿地、工业组团绿地等绿地, “点、线、面”相结合,工业园区与周边生态绿地相结合,自然条件与工业发展要求相结合。
1)“点”状绿地
电厂产业园的点状绿地由公园绿地、广场等构成,较大的点状公共绿地主要为:纬三路北侧和纬二路北侧的两处广场绿地等。电厂产业园主要道路交会处的放大空间,形成多个绿化景观节点。
2)“线”状绿地
规划纬五路、章华台路和规划六路两侧各设置10——15米宽的绿化带,将绿地系统有机地串联起来。
3)“带”状绿地
带状绿地由雷马沟两侧设置20——30米宽的绿化带与规划六路西侧的150米防护绿带组成,是电厂产业园的重要的绿化防护空间,将成为构筑绿色生态片区的重要要素,并将片区的绿化开放空间编织成绿色的网络。
十、 四线规划控制
四线即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水域蓝线及市政黄线,均为强制性内容。
十一、图则单元控制
本次规划共划分28个基本控制单元。以图则的方式规定了每个单元的主导属性、地块面积、总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开敞空间、人口规模以及备注等内容。
电厂产业园各地块控制指标表
地块编号 |
用地代码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绿地率(%) |
建筑限高(m) |
用地面积(㎡) |
建议出入口方位 |
配套设施 |
备注 |
A-01 |
M2 |
1.0 |
45 |
20 |
30 |
31905.22 |
北、东 |
见图示 |
— |
A-02 |
M2 |
1.0 |
45 |
20 |
30 |
34182.88 |
北、东 |
见图示 |
— |
A-03 |
M2 |
1.0 |
45 |
20 |
30 |
37824.04 |
北、东 |
见图示 |
— |
A-04 |
M2 |
1.0 |
45 |
20 |
30 |
88579.12 |
北、东 |
见图示 |
— |
A-05 |
G2 |
— |
— |
90 |
— |
7140.12 |
— |
见图示 |
— |
A-06 |
G2 |
— |
— |
90 |
— |
7358.2 |
— |
见图示 |
— |
A-07 |
G2 |
— |
— |
90 |
— |
12532.74 |
— |
见图示 |
— |
A-08 |
M3 |
0.2 |
30 |
20 |
— |
424590.33 |
西、东、北 |
见图示 |
— |
A-09 |
G2 |
— |
— |
90 |
— |
19534.73 |
— |
见图示 |
— |
A-10 |
G2 |
— |
— |
90 |
— |
17520.75 |
— |
见图示 |
— |
A-11 |
M3 |
1.0 |
30 |
20 |
— |
1009892.05 |
北、西、南 |
见图示 |
— |
A-12 |
G2 |
— |
— |
90 |
— |
195939.93 |
— |
见图示 |
— |
A-13 |
U14 |
0.3-1.0 |
50 |
30 |
30 |
14315.48 |
东、西、南 |
见图示 |
— |
A-14 |
U22 |
0.3-1.0 |
45 |
30 |
30 |
8585.74 |
北 |
见图示 |
— |
A-15 |
G2 |
— |
— |
90 |
— |
3850.85 |
— |
见图示 |
— |
A-16 |
M2 |
1.0 |
45 |
20 |
30 |
56408.68 |
北、东 |
见图示 |
— |
A-17 |
M2 |
1.0 |
45 |
20 |
30 |
63909.44 |
北、西 |
见图示 |
— |
A-18 |
G2 |
— |
— |
90 |
— |
28679.98 |
— |
见图示 |
— |
A-19 |
A1 |
0.5-1.2 |
45 |
30 |
30 |
22615.42 |
西、北 |
见图示 |
— |
A-20 |
G2 |
— |
— |
90 |
— |
3639.04 |
— |
见图示 |
— |
A-21 |
M2 |
1.0 |
45 |
20 |
30 |
47919.98 |
北、东 |
见图示 |
— |
A-22 |
M2 |
1.0 |
45 |
20 |
30 |
41234.52 |
北、东 |
见图示 |
— |
A-23 |
G2 |
— |
— |
90 |
— |
14251.23 |
— |
见图示 |
— |
A-24 |
G2 |
— |
— |
90 |
— |
6796.78 |
— |
见图示 |
— |
B-01 |
G2 |
— |
— |
90 |
— |
12368.88 |
— |
见图示 |
— |
B-02 |
G2 |
— |
— |
90 |
— |
7909.26 |
— |
见图示 |
— |
B-03 |
M2 |
0.8 |
45 |
20 |
30 |
124124.32 |
西、南 |
见图示 |
— |
B-04 |
G2 |
— |
— |
90 |
— |
7165.35 |
— |
见图示 |
— |
B-05 |
M2 |
0.8 |
45 |
20 |
30 |
82838.26 |
西、南 |
见图示 |
— |
B-06 |
G2 |
— |
— |
90 |
— |
9130.01 |
— |
见图示 |
— |
B-07 |
G2 |
— |
— |
90 |
— |
16002.92 |
— |
见图示 |
— |
B-08 |
M2 |
0.8 |
45 |
20 |
30 |
50453.69 |
西、南 |
见图示 |
— |
B-09 |
M2 |
0.8 |
45 |
20 |
30 |
67649.62 |
北、东 |
见图示 |
— |
B-10 |
M2 |
0.8 |
45 |
20 |
30 |
70823.23 |
北、东 |
见图示 |
— |
B-11 |
M2 |
0.8 |
45 |
20 |
30 |
104204.63 |
北、西 |
见图示 |
— |
B-12 |
G2 |
— |
— |
90 |
— |
6180.42 |
— |
见图示 |
— |
B-13 |
W1 |
0.8 |
45 |
20 |
30 |
57813.18 |
北、东 |
见图示 |
— |
B-14 |
W1 |
0.8 |
45 |
20 |
30 |
60139.28 |
北、东 |
见图示 |
— |
B-15 |
M2 |
0.8 |
45 |
20 |
30 |
62795.35 |
北、东 |
见图示 |
— |
B-16 |
M2 |
0.8 |
45 |
20 |
30 |
52701.02 |
北、南 |
见图示 |
— |
B-17 |
G2 |
— |
— |
90 |
— |
3447.74 |
— |
见图示 |
— |
B-18 |
G2 |
— |
— |
90 |
— |
8257.48 |
— |
见图示 |
— |
B-19 |
W1 |
0.8 |
45 |
20 |
30 |
45508.49 |
北、东 |
见图示 |
— |
B-20 |
G2 |
— |
— |
90 |
— |
5095.96 |
— |
见图示 |
— |
B-21 |
B1 |
2.5 |
50 |
25 |
80 |
15298.53 |
南 |
见图示 |
— |
B-22 |
W1 |
0.8 |
45 |
20 |
30 |
40383.15 |
北、东 |
见图示 |
— |
B-23 |
G2 |
— |
— |
90 |
— |
6488.94 |
— |
见图示 |
— |
B-24 |
S42 |
0.6 |
25 |
20 |
24 |
9765.75 |
南 |
见图示 |
— |
B-25 |
B41 |
0.6 |
30 |
20 |
24 |
4844.25 |
南 |
见图示 |
— |
B-26 |
M2 |
0.8 |
45 |
20 |
30 |
56738.15 |
北、西 |
见图示 |
— |
B-27 |
M2 |
0.8 |
45 |
20 |
30 |
46874.73 |
北、西 |
见图示 |
— |
B-28 |
G2 |
— |
— |
90 |
— |
2430.36 |
— |
见图示 |
— |
注:表中所列指标,工业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下限,绿地率、建筑限高控制上限;其余用地绿地率控制下限,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控制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