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中小学专项规划
来源: 1 时间: 2018-12-10 08:55:4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一、规划目的

 1、为促进商水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中小学校的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相适应,合理规划和保护中小学校用地,确保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为商水县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规划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2、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中心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中小学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3、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城市人口和中小学规模的预测,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商水县中心城区中小学的配套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提出规划建议和要求,为各类学校的建设提供科学建设和管理依据,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4、通过对现状城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而实现时间、空间上对各类学校的宏观调控和有序建设。

 5、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规划范围、规划人口和规划期限

 商水县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范围同《商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相一致,具体范围为:近期至 2020 年:商水县总人口 131 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为 3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35 平方公里;远期至 2030 年:商水县总人口 145 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为 46 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48.3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

近期:2016——2020 年

远期:2021——2030 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坚持尊重历史、因地制宜、整体规划、软硬兼顾、分步实施、分层负责;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创造一流的教育发展环境、一流的教育创新基地、一流的人才储备、一流的教育体系。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大教育改革和校点布局调整,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商水县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布局合理、建设达标、发展均衡、群众满意”的规划目标。

 四、规划目标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到 2030 年,小学班额控制在 45 人,初中班额控制在 50 人,达到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

 2、普及高中段教育,到 2030 年,建成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

 3、仪器设备、文化卫生设施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五、规划原则

 中小学布局规划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中小学的现状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做到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有效控制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

 1、以人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城市教育设施规划的全过程。将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公平性原则

 坚持“公平性”原则,为各年龄段的人口提供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通过空间布局满足不同阶段学龄人口对服务半径的要求,保证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发展。

 3、规范性原则

 坚持“规范性”原则,根据对中心城区规划人口分布,确定不同地区学位需求量。制定指标确定学校班级规模和学校的数量。

 4、集约化原则

 坚持“集约化”原则,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使教育用地达到最有效的利用。既讲究规模效益,又讲究办学效益,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最佳效益。

 5、适度超前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情况、人口分布、教育发展规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使规划设计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保证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位数相对受教育人群的适当宽裕,并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6、可操作性原则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采取迁并、改造、新建等措施进行调整, 对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学校,保留建校历史长、规模大、教学质量好的;对位置不合适、办学效益差、规模小的学校可选择拆除迁并;对于要新建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校选址、服务半径和规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到 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

附件1:14高级中学用地布局规划图-Model.jpg

附件2:10小学用地布局规划图-Model.jpg

附件3:13初级中学用地布局规划图-Model.jpg

附件4:15幼儿园布局规划图-Model.jpg



责任编辑: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