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国宝捐故宫诚实守信人
来源: 商水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4-22 17:21:1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何刚,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小学文化,是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175月30日打工时意外伤亡。

1985年,何刚捐献的文物包括元赭釉大缸1件,元代各式银盅7件、各式银瓶4件、各式银盘3件、银蜡台2件、银塔座2件、银舟1件(以上各件均有伤残),还有银残片1包,共计19件文物。经过鉴定,何刚捐赠的这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其中一个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尤为珍贵,经专家鉴定为十分罕见的元代窖藏银器,这填补了故宫银器收藏史上的一项空白,这些银器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

1985年,22岁的村民何刚,想着祖上有磨豆腐的技术,他准备传承下来,靠磨豆腐给家中增加些收入。那天,他在自家宅基地中挖坑准备支石磨,也不知道挖了多深,突然一口大土缸呈现在他面前,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瓶子、盘子和小船,看起来非常精美。有着小学文化水平的何刚猜测,这可能挖到文物了。

他找到时任村副支书刘红恩,经过慎重商议后作出一个决定:不能卖、不能犯错误、不能因为这出事,要献给国家。后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一个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警卫队工作的老乡,把文物交了上去,间隔几天后,他们将剩余的文物全部带上,再次去了故宫博物院,办妥了捐赠事宜。故宫博物院为其颁发了捐献文物收藏证,还把何刚的名字镌刻在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之上。

这个时候,何刚家挖出宝藏的事情渐渐传开,先后有多个文物贩子找到何刚家,有的“掂一麻袋钱要买何刚的文物”,何刚说都给国家了。文物贩子不信,觉得他留的还有,后来三番五次有人上门,全部都是空手回去的。有的还不死心,找到何刚,要求购买这批文物。有的人说,你要多少你说话,给你一袋子钱总够了吧?但何刚总一直说:“那不能卖,卖了以后就被弄到外国去了。这可是中国的东西。”

捐赠文物后,何刚回到农村家中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去江苏无锡捡破烂,去上海搞绿化,去山东当建筑工,辗转多地干杂活、打零工。之后的数十年间,在获知何刚家接连遭遇变故,一度陷入生活窘境的消息后,故宫方面还两次拿钱资助,希望尽绵薄之力帮助何刚渡过难关。20175月,在山东济南的高铁工地上,一台龙门吊在拆除时发生倾覆意外,正在工地干活的何刚和另外几名工友不幸遇难。故宫博物院获悉何刚因故逝去的消息后,为其召开了追思会,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周口晚报及央视网、凤凰网、新浪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何刚的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以《一位捐献者,令故宫追思什么?》为题,对何刚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民致敬。


责任编辑:商水县管理员